其他
我志愿丨发起“863”计划的“两弹一星”元勋,他用“光”改变了中国
———王大珩 晚年于病床上
1948年,满怀科技强国的梦想,王大珩从国外回到祖国。新中国成立之初,应用光学在中国几乎一片空白,面对国家的需求,王大珩带领长春光机所的同事们做出了对中国科技发展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八大件一个汤”,一举改变了新中国在该领域一片空白的局面,奠定了国产精密光学仪器的基础。
“刻苦从事科学事业,做到又红又专,为了革命的需要,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坚持原则,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为共产主义事业,努力不懈,积极工作,奋斗终身。”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被誉为“科学的春天”。这次会议令王大珩深受鼓舞,就在会议结束的一个月后,他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10月16日,王大珩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86年3月,王大珩获悉美国“星球大战”计划后,当即联合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给邓小平写信,提出要紧跟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的高科技。这封信得到了中央重视,批准实施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有力推动了我国高技术的进步。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其中有王大珩和同事们研制的大型光学测试仪器的贡献。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他和团队研制的对地观测相机,带回了清晰的地面图像。1980年,我国完成南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试验,他参与了船用电影经纬仪和船体变形测量系统的研制任务……
谈起科研秘诀,王大珩总是说:“老老实实地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科学。”回国60多年,王大珩很少发表论文,而经他审定的文章、报告、讲义却车载斗量。说到新中国光学发展史,谈起别人的贡献他如数家珍,提到自己时却总是轻描淡写。
在他七十高龄时,曾赋词一首:“光阴流逝,岁月峥嵘七十,多少事,有志愿参驰,为祖国振兴。光学老又新,前程端似锦。搞这般专业很称心!”这是王大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深爱着的祖国和光学事业,最真诚的表达。
2011年7月21日,王大珩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他倾尽一生发展祖国科学事业,而加入中国共产党,也成为王大珩先生永恒的生命之光。
推荐阅读
· 我志愿丨他被称为“脸黑心红的好书记”,为什么能让工人们“天天乐”?
· 我志愿丨他曾代表5亿农民向毛主席报喜,理想是让首都人民一年四季都有青菜吃
点击这里,关注我们↓↓